凡人微光
凡人微光:披铅衣着战甲的勇士李晓彤
1985年的夏天,心血管病区走进了一个二十二岁的小姑娘,细碎的阳光散落下来,停留在她胸前的名牌上,照得“李晓彤”三个字亮晶晶的。
十年后,她被医院推荐前往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进修心导管。
1995年6月,李晓彤学成归来,成为我院心脏导管室里的第一位护理人员。由此,开启了她身披铅衣战甲,在X射线中穿梭忙碌的漫漫征程。
PART 01“我选择了,就要爱上它”
李晓彤扎起头发,穿上铅衣,配合医生进行射频消融手术。
突然,门外传来哗啦啦轮子摩擦地面的声音。一位年轻的心梗患者被推进来,急需抢救。
彼时,心脏导管室只有李晓彤一名护士。一边是手术,一边是分分秒秒都耽误不得的患者。李晓彤决定一人配合两台手术,一边通过监视器观测频射消融手术患者的指数,一边着手抢救心梗患者。当心梗患者的心电示波终于平稳,所有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李晓彤的碎发水涔涔地贴在额头上。
“我们每天从白天干到黑夜,一天十几台手术平均需要四至五个小时,那段时间真的非常累,但每从死神手中抢回一个患者,我都很骄傲!”从心脏导管室组建,直到2007年,这里都只有李晓彤一名护士。起初,她和其他人一样害怕抽血、晕针,可她从未退却“这份职业不能说有多伟大,既然做了,我就要爱上它!”
PART 02“有李老师在,我就踏实”
李晓彤在手术室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让她成为介入科手术室医生们最信赖的助手。
去年,一位医生在做心脏搭桥手术时,支架突然被堵住,进退两难。同时,在操作间持续观察心电监护仪的李晓彤发现患者室颤波形,不及时除颤,后果十分严重。李晓彤来不及穿上铅衣,直接冲进了手术室。
“你别停,我来除颤!”
“好!”
手术台上,所有人紧密配合,病人最终脱离险境。
“我也很怕辐射,但分分秒秒就是生命,等我穿上铅衣,可能就来不及了。再来一次,我还是会直接进去!”再提起这次手术,李晓彤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
“遇到重大的手术,我们都会请李老师坐镇,有她在,我们就踏实、放心!”心内科的医生们都这样评价李晓彤。
李晓彤表示,医生们因为信任才会指定自己配合他们手术,“我不能辜负医生、患者们的期望!”
PART 03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2007年以后,科室里陆陆续续进了新人,李晓彤又多了一个身份——带教老师,新来的年轻医生理论知识、用药知识都亟待提升,所以李老师经常会指导他们。
今年是国家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在我院成立的第三年,“在基地成立前,我也一直在做带教,年轻人一时学不熟练,要一点一点教。可以说,只要是在心血管工作的人,我都教过!”说起教学的岁月,李晓彤挺了挺背。
多年来,李晓彤一直在钻研心血管病护理和相关技术。在心导管室建设初期,没有用于在造影时能够固定患者的大C臂,让患者在造影时保持同一个姿势十分困难,这给成像分析带来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李晓彤埋头研究了很久,设计了15°、30°、45°三种三角板来代替机器打角度固定患者,解决了这个难题。
在科室引进新的技术时,李老师也总是第一个配合医生完成手术的护士。
李晓彤不但实践经验丰富,还潜心钻研学术。她平时的爱好就是看学术期刊,偶尔看看电视,看体育频道。“科研是不断发展的,学术的观点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李晓彤推推铅眼镜,镜片后面的目光沉稳坚定。
在她工作的三十几年中,撰写了近四十篇论文其中中华系列杂志六篇,北大核心系列十篇,获扬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扬州市医学新型技术引进二等奖1项,扬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奖5项,院级课题2项;2019年江苏省护理学会心电图大赛二等奖、院三基竞赛中个人第一名,多次评为院级优秀护士、年度先进个人、年度优秀.....
尽管长年累月地穿着二三十斤的铅衣,让李晓彤饱受腰疾困扰。天气不好的时候,吃了止痛药,也会在夜里醒来,可是她不后悔。介入科还有许许多多的勇士们,身披铅衣战甲,在手术室进进出出,以血肉之躯在射线中穿梭,医人间疾苦。
文字/编辑:殷 浩 华南项目处 李梓婧
图片/视频:殷浩
审核: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