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大牛
苏北的“大牛”: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任传利
如若将人体生物学比作一片浩瀚的宇宙,那么他,是在其中不断求知与探索的“宇航员”。从血液、尿液等体液中,查找出可能存在的与疾病相关的致病标志物,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证据,是他的工作的日常。
这份工作看起来,似乎更像是在刑侦,需要在实验现场查找“真凶”,在各种体液样本中,侦破侵害人体健康的蛛丝马迹。
他,就是我院医学检验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博士,教授,主任技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卫生拔尖人才”,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上海市人才专项评审专家——任传利。
不断突破自我的人生
1997年的盛夏,是梧桐树杈间漏下的一缕阳光。层叠的树叶间,星闪着缕缕光线,这似乎是在提示着每位追梦人去捕捉,同样也指引着任传利追寻医学之梦的道路。就读于安徽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他,面对如此庞杂的知识体系,深知明确自身精准的发展方向,是第一要务。
或许是兴趣使然和努力的加持,历经五年的本科学习后,任传利受家乡恩师沈继龙教授(时任安徽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主任,美国高级访问学者)的教诲,于2002年考入安徽医科大学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继而攻读硕士学位,轻轻敲开了探索“人体生物学”的大门。从宽泛的临床医学踏入相对专业的生物学领域,这一步,任传利迈得踏实且稳健,三年的求学生涯里,他凭借吃苦耐劳、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使得在疾病检验、检测、预防等能力方面大有精进,与此同时,科研的种子也在他内心深处萌芽。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05年硕士毕业后,他对细胞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你会发现分子生物学或者细胞生物学,不断会有新的尝试和新的发展方向,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年轻的任传利并不满足于现状,怀揣科研热情的种子如今已生根发芽,他自我激励、自我施压,下定决心要去往更高平台和权威的医学圈,吸收更多的学识与养分。那一年,他考取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并进入肿瘤研究所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攻克细胞生物学领域的难题。
实验中的任传利
从地方院校到国内高端学府,更为复杂且深奥的知识体系、不同维度的学术角度在等着任传利,对他而言,沉下心来做些有关肿瘤方面的研究,是能造福当今社会的,既然选择探寻生命医学的奥秘,就需要不断沉淀、不断积累、不断精进,容不得半点马虎。
2008年,学成归来后的任传利来到我院医学检验科就职,凭借专业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检验技术在工作岗位上崭露头角。2011年-2016年期间,他更是跳出舒适圈,攻读南京医科大学博士后,在流行病学和肿瘤疾病病因研究方面有了更加成熟的见解。时任医学检验科主任的韩崇旭,曾经这么评价他:“任传利是位肯吃苦耐劳的年轻同志,他做事情和他的为人一样都很沉稳且专心致志,用心做好每项分配给他的工作任务,是医院招引到的一个人才。”
工作中的任传利
精准检验离不开责任心
曾经,我院呼吸科有这样一位病人,筛查出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异常,却始终查不出是什么病。在“卓越行项目-苏北站”全国疑难疾病诊断学术会议上,任传利和同事通过仔细分析体液指标和临床病史,并结合病人常年在户外工作,最终锁定病人是难得一见的流行性出血热。因为这种病极为少见,而且常伴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常见的发病症状,故而不太容易确诊。
敏锐的洞察力,同样离不开硬件技术的支持。如今,医院的检验设备发展迅速,在省内具有较高的检测水平,生化发光、血液和尿液等检测已经进入流水线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检测准确率都非常高。检验科更始终坚持把质量建设和能力建设作为科室首要策略,一贯坚持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工作,积极参加国际室间质评方案(ESFEQA)、卫生部临检中心和省临检中心开展的室间质评工作,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获得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优秀奖。2019年,科室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评审,获得ISO15189认可证书,正式与国际检验医学接轨。2020、2021年按期接受监督评审和复评审,并持续保持认可资格,同时,医学检验科也通过了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的复评审。
“再先进设备也需要人的责任心。” 任传利表示,有时机器也发现不了的问题,检验人员需要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善于多观察、多发现,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对每一位患者负责。抱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对科研精益求精的态度,任传利的一言一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科室其他成员,营造出良好融洽的协作氛围。
伴随着时间的沉淀与打磨,任传利足以独当一面,在今年接过前人的接力棒,主持科室各项工作开展。与设备不断优化匹配的是,这些年,检验科的人员素质也在不断提升,作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它几乎跟每个临床科室都有联系,检验的准确、及时高效,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无疑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设备和人员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现在,整个中心配备工作人员65人,主任技师6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技师12人、副主任医师1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博士学历3人,硕士学历2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科室下设3个临床专业大组:微生物免疫专业组(包含微生物组、常规免疫组、PCR组、流式细胞免疫组)、生化发光专业组(包含发光免疫组、临床生化组)、临床检验专业组(包含临床血液组、临床体液组、急诊组),目前开展临床生化、血液、体液、免疫、微生物等常规项目500多项。
严于律己 用心带教
“人才的培养很关键。”除了负责科室日常管理和检验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外,任传利还具体负责博士研究生、规培生、实习生、进修生的管理和带教工作。他坦言,感激医院提供了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招揽了包括扬州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多所院校在内的众多专科学生,在他带教后毕业的11名研究生,几乎都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有的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赴美国留学,继续在名校进修深造,大家都有对科研高涨的热情。
任传利与学生们的合影
在硕士、博士、博士后及访问学者的求学、科研及日常工作的道路上,任传利深深受到国内外学术领域大咖的悉心指点和教诲,并通过国内外学术合作交流,在NEJM、Gastroenterology等知名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发现并破解肿瘤是世界级难题,早在博士学习期间他就盯上了肿瘤,任传利也会与学生们分享他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斯坦福大学学习类器官等前沿技术的留学经历,引导大家找准自己专业方向的定位,并为之不懈努力。
任传利在美国实验室
有一个好的前途,是身为带教老师值得欣慰的一件事。平日里,任传利常以“松、紧”结合的模式,让学生能够快速找准定位,努力达成目标。在做实验方面,他督促学生们要以严谨和求实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份标本,仔细研磨,运用平时所学知识,真正静下心来去探索与钻研生命的奥秘。而在获取科研思路方面,他时常会鼓励学生压力不能太大,适时提供交流平台,扩大知识范畴,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到与大咖交流环节中,并要求大家观看学术期刊,阅读大量专业文献等,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专属于医务工作者的浪漫
任传利一家合影
熟悉任传利的医院同事们,或许对他的家庭成员并不陌生,其夫人是我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陈慧。作为医院“双职工”的一分子,这对医生伉俪与其他家庭几乎有着相同的经历,也有着会令人产生情感共鸣的相知与相守。
“平时家里的大小事务,一直都是我夫人在照顾打理……”一向沉稳冷静的任主任,在谈及“小家庭”时,内心不禁泛起了一丝涟漪。说到夫人陈慧,他们是在工作后才相识相恋的,对于彼此而言,不仅是生活中的“好搭档”,更是工作中的“好帮手”。当看到自己的爱人匐于显微镜下,认真钻研的样子;当谈及一些医疗领域专业的话题,能彼此沟通顺畅,甚至提出反驳意见、头脑碰撞之时,这样的浪漫,是专属于医务工作者的。
任传利与儿子
“有时间还是想多陪陪孩子。”任传利说了很多为人父母,却不得不为工作奔忙者的心声。要知道,科研时常是一种需要“独处”的状态,尤其在进度即将有所突破的时刻更要让实验者排空一切,全神贯注其中,同时,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也是支撑工作持续开展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传利希望能带家人们,在闲暇时光外出散心,自己也能做到每天坚持锻炼身体。
作为医技二支部副书记,他还负责支部党建工作的管理工作,所在支部获得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本人更是一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对科室的新进员工会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帮助他们建立近期和长远的职业规划。身为“小家庭”的顶梁柱,他深知平安喜乐的珍贵;身为“大家庭”的管理者,他深知肩挑责任的重担;身为“科研者”,他更会坚守初心,不断突破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