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人民医院

苏北人民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新闻 > 正文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一个“选”字尽得风流 一个“选”字尽得风流

发布时间:2003-11-20 00:00:00
浏览次数:
字号:
+-14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病人选医生"改革纪略
翟久春 顾忠先 (《健康报》2003.01.15)

    在刚刚落幕的扬州市第15届"白求恩杯"竞赛中,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以无可争议的最高分荣获一等奖。
  苏北人民医院又名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扬州市红十字中心医院,是扬州地区规模最大、有百年历史的综合医院,是全市卫生系统的医、教、研中心。作为扬州地区惟一的三级甲等医院,她的医疗技术水平有口皆碑。但服务如何,病人的满意度如何?如今,苏北人民医院凭借这个一等奖,更以出院病人94.78%的满意率告诉我们:在老百姓心目中"院大架子大"的印象已经成为历史! 
    这显著的变化似乎太快了,太神奇了。其中一定有一个巨大的力量影响着才使这一切成为可能。
  带着这一疑问,我们走近苏北人民医院,与院领导交谈,与医生护士交谈,更与病人及病人家属交谈,他们的表述尽管不尽相同,但都明确地告诉我们这样一条信息:一切的变化缘于以"病人选医生"为突破口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大锅饭"的弊端充分显现,百年老院面临痛苦选择

   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利益的重新调整,是阵痛。一般来说,不到非改不可的地步,决策者难以下这个决心。
   有着百年历史的苏北人民医院也不例外。
   先举一个令医院领导十分痛心的例子:医院妇产科有一名副主任医师,年轻有为,学有所成,院方有意栽培他,希望他能挑起妇产科的大梁,可是他执意要离开苏北人民医院,多方挽留无效。这件事在医院引起了震动。一时间,一些技术拔尖的医生有了跳槽的想法和动作,而院领导更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们凭什么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人才为何流失。很显然,"大锅饭"是最主要的原因。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升职晋级,基本上靠论资排辈,这怎么能从事业上、待遇上、感情上留住人才呢? 除了人才的流失,在旧机制运行下的苏北人民医院面对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明显显示出活力不够。例如医院的外科医生,你的名气再大,收治的病人再多,手术室每周只安排你1至2次择期手术,你的病人只能躺在病床上等手术。与所有的大医院一样,这个瓶颈的形成,造成病人术前住院天数、住院总天数、住院费用等居高不下。再例如过去到苏北人民医院就诊,排队是家常便饭:挂号、就诊、化验、收费、住院、开刀等都要排队,这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这些,都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影响。
   所有这一切,迫使苏北人民医院必须革故鼎新,加大改革力度。
   院党委书记刁九国如是说:"早改革早得益,迟改革会被动,不改革没出路。"而医院的改革,其核心是现行的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

选择突破口 病人选医生

     改革是有风险的。如何改,突破口在哪里,是个十分严肃的课题,必须慎之又慎。
   为了积极、稳妥,苏北人民医院的改革必须有政策依据。在所有的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红头文件中,特别有一份文件坚定了他们的信念,那就是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实行病人选择医生促进医疗机构内部改革的意见》。"病人选医生",这不是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最佳突破口吗?
   为了验证这个突破口选得准不准,他们走出扬州,对省内外实行病人选医生的先行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别人的成功经验更坚定了他们的信心。
   改革须在全院员工中形成共识。他们将卫生部主办的国家级大型专业报刊《健康报》发表的关于浙江省人民医院推行"病人选医生"改革的三篇报道文章印发给每一个员工,让大家结合本院实际对改革充分发表意见,人人都做改革的参与者。 
    

     有政策依据,有别人成功的经验,有员工的支持,苏北人民医院的领导层信心坚定了,思路清晰了。一家医院的立院之本是什么?是高素质的医生,有了好医生才能吸引病人,才会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病人选医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直观性,它能把医生推向前台,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于是这场改革的指导思想出台就变得水到渠成,那就是"以医生为轴心,以质量为核心,以病人为中心。"
   现在看来,苏北人民医院"病人选医生"的改革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通过建立医疗组,成功地将竞争机制引入医院各项工作,而且作到了规范有序。
   现在的苏北人民医院,每个临床专科一般都成立两个以上医疗小组,最多的有6个。每个医疗小组设主诊医生、副主诊医生和诊疗医生,实行主诊医生负责制。他们在全院共组建了64个医疗小组,并在医院的挂号处将各医疗小组的情况包括主诊医生的照片、专业特长、对病人的承诺等公布于众,给病人选择提供参考。所谓病人选医生,就是选你信任的那位主诊医生及其所领导的医疗小组。无论什么病人到苏北人民医院就诊,都可以先选择后看病,当你需要住院或手术时,你所选择的医疗小组将对你负责到底,而且是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这就与过去的"专家门诊"选医生有了质的区别。值得一提的是,病人在诊治过程中如果对这个医疗小组不满意,可以随时更换到别的医疗小组治疗。
   很显然,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谁来担任主诊医生。苏北人民医院在职的和退休返聘的副主任以上的医生有132名,而主诊医生的位置只有60多个,这似乎是个难题。苏北人民医院的领导将此作为推动人才脱颖而出的好机会。技术职称的评聘分开,不拘一格用人才,我们说了多少年,真正做起来又是那么的困难,关键是机制。现在由于"病人选医生"的需要,主诊医生必须竞聘上岗,科主任、护士长也必须竞聘上岗。经过严格的自我推荐、竞聘演说、测评打分、组织考察,一批人才走到了前台。现在的主诊医生中有5人是由主治医师担任的,不少主任医生、副主任医生只担任副主诊医生或诊疗医生。竞聘后科主任下来10人,新上去9人,护士长下来14人,新上去8人,真正作到了不拘一格聘用人才。
   再就是分配问题,医院以医疗组为考核单位,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根据业务量、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教育科研成果、技术风险系数、医德医风、药占比、平均医疗费用等,全面考核,量化打分,计算奖金,分配时向主诊医生倾斜,确保"效率优先"落到实处。
   由此带来的明显变化是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新的考核办法使每一个病区都不愿意有床位闲着。医院对各病区病床实行流动式管理,原来的病区界限被打破了,病人住院难的问题迎刃而解。
   苏北人民医院的运行机制由此进入了全新的状态,医生这个轴心转动了起来,护理、医技、行政、后勤围绕医生转,医生则围着病人需求转。

人的潜能充分地释放

     以人为本,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人的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起来,既是我们改革的目的,也是检验改革是否成功的一把尺子。
   苏北人民医院改革4个月来,可以用"人尽其才,人尽其力,人尽其职"来表述。
   先说一个很小的例子。改革以后,苏北人民医院的病床使用率高达112.5%,而前年同期只有84.5%。病人多了,没有床位怎么办?
   除了加床,他们还把值班医生护士的休息室让给了病人,这在改革之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我们在神经内科看到,这个病区的医生护士办公室,只有两把椅子,作为医生书写病历所用,其余的椅子都因加床太多而为病人陪护所用。这种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的情况,我们在消化科、儿外科骨科等科室都能看到。
   这里要重点再说一下手术室的"瓶颈"是如何被打破的。手术室护士长陆云说,这次改革深入人心的关键是收入与工作的数量质量完全挂钩。一个巨大的变化是,过去外科医生加手术要与手术室协商,现在是手术室主动为医生作好一切术前准备,作到歇人不歇台。有几个数字可以说明问题。按有关规定,三级甲等医院的择期手术病人术前平均住院天数要小于或等于3天。过去苏北人民医院在3.8天以上,现在降为3天以内。过去下午一般不做择期手术,现在不仅下午做手术,晚上也做,节假日也做,最多一天在医院仅有的12张手术台上做了60台手术。国庆节医院放假5天,做的手术居然达77台。在改革以来的几个月中,手术量比前年同期多出609台。
   改革使苏北人民医院人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除了这些有形的东西以外,最为珍贵的是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改革以后,苏北人民医院的奖金差距拉得很大,最高的医疗组人均月奖3000多元,少的科室200元左右,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现在不同了,因为人家多拿的钱是干出来的,是技术、是服务吸引人,自己要多拿同样的钱就要干得多,干得好才行。奖金少的医疗组不怨天尤人,而是主动从自身找原因,不断提高自己,取信病人。
   病人选医生,主诊医生一年一聘,年终考核末尾三位是要被淘汰的,这在制度上既给人以压力又给人以动力。你必须向前跑,除此别无选择。担任主诊医生的,在感到荣誉的同时,更多的是想到自己的职责。现在的苏北人民医院,担任主诊医生的,其压力之大,工作量之多,头脑中的弦绷得之紧,是过去无法想象的。比如,内科主任朱海杭是消化科主诊医生,慕名求诊者络绎不绝。他向我们讲述了近两天的日程安排:今天上午做胃镜,下午门诊,晚上值夜班。明天上午下了夜班,去医学院上课,下午还要继续做肠镜。这种连轴转的情况是经常有的。他说:"我的时间不属于自己,是属于病人的。"外科主任陈平,医术医德早已闻名遐迩,平时行政管理、科研教学工作很苦很累,在担任了主诊医生以后,为了对病人负责,坚持每天上手术台,最多一天做过7台手术。担任副主诊医生的,有好多老医生、老专家,他们甘当配角,愿作人梯,为年轻人的成长默默地奉献。许多人连节假日、星期天都不休息,下病房查看,病人和家属十分感动。担任诊疗医生的年轻人,给他们更多的是事业有发展,有奔头。他们知道,这种机制铺设了让他们走向成功的阶梯,只要努力,未来一定是美好的。5名由主治医师担任的主诊医生,他们更是把岗位当成机遇,当成挑战,不仅对工作一刻不敢懈怠,而且拼命钻研技术,努力提高自己。
   医生是这样,护士也是如此。由于实行病床流动管理。一个病区里有时可能住着不同病种的病人,这对护士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家凤护士长说,我们要向全科护士发展,要作到这一点,只有不断地学习。
   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的形成,一种有序竞争氛围的形成,人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这将是苏北人民医院这次改革收获到的最大财富。

最大的受益者是病人

     "视病人如亲人",这几乎是每个医院对社会的承诺。事实上,让病人100%满意太难了。
   去年7-10月份,苏北人民医院出院病人8361人,比前年同期上升35%。人们最关心的药占比(这是医院最难解决,老百姓最为敏感的问题)49.99%,同比下降4.75%。住院病人平均费用5370.72元,门诊人均费用138.61元,同比下降7.71%。出院病人满意率达到94.78%。


事实告诉我们,病人是苏北人民医院这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这里先讲一下药占比。苏北人民医院过去不是没有抓,也想了不少的办法,但效果总不理想,是改革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对医疗小组的月百分考核和年度千分考核中,药占比是个重要的考核项目。药品费在整个医疗费用中所占比例越大,扣分越多,反之,比例越小,得分越高。药占比与医生的收入挂了钩,问题便迎刃而解,病人负担也就明显减轻了。
   病人所得到的实惠还表现在快捷服务上。现在到苏北人民医院就诊,你会感到节奏明显地加快了。如放射科拍片,过去上午就诊的病人要到下午才能看到片子,门诊病人就会因此多跑一次医院。现在只要半小时就能看到片子,而且24小时随到随拍。
   比起这些实在的数据和变化,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病人在改革后的苏北人民医院就诊时看到的是笑脸,沐浴的是春风。以前医生冷、护士凶,病人看病提心吊胆,现在是医生热、护士亲,病人入院心情舒畅。这是一位患者在出院后对记者说的。以前是病人或家属找医生,陪笑脸,现在是医生主动与病人联系,问寒问暖,真情安慰。以前是医生下班就往家奔,病人有什么事找当班医生,现在是医疗小组24小时负责,没有丝毫懈怠。下班后即便人在家里,心里还牵挂着病房。以前门诊医生也许三言两语打发了病人,现在是仔细询问,认真检查,反复交代。
   我们在病区采访时听得最多的两个字是"满意"。呼吸科病区一位肺癌患者贺老先生住院近4个月,他说:"苏北医院服务好,让人称心,而自己能选医生更增加了战胜病魔的信心,现在一个医疗组负责到底,在治疗方案的把握上肯定更可靠,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在神经科病区,我们第一次听到抱怨,却是一位脑出血患者埋怨同室病友不近人情,无缘无故对护士发脾气。护士长陶志芳淡淡一笑说:"由于病情需要绝对卧床近一个月,病人极度烦躁,发点脾气很正常,我们能理解。"乳腺癌患者刘女士住院时连呼吸都很困难,经过20多天精心治疗,病情已趋稳定。她说:"我已经转了几个医院,只有苏北人民医院给了我'家'的感觉。除了正常查房,医生每天都要来病房好几次,问长问短。由于我的静脉脆,无弹性,每天的输液都是护士长亲自扎针。"
   "红包"问题,过去一直是很多医院受到指责的问题。在苏北人民医院采访,我们却听到了传奇式的故事:病人出院时发现账上多了钱,经过调查才知道给医生送的"红包"退回来了。我们找到了这些医生,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说:"病人给医生送'红包',是担心医生不能精心为其治疗,现在推行病人选医生,不需要有这种心理负担了,谁收病人'红包',等于砸自己的牌子。"他们希望我们的文章,能让所有的病人和病人家属接受这种观点。
   还要说的是,改革后苏北人民医院给病人的受益是全方位的,除了病区,其他窗口服务部门同样变化很大。如门诊收费,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有人曾说,到苏北人民医院看病,最难看的是收费人员的脸。改革后,医院在服务大厅开展了患者评优活动,对优胜者给予重奖,对获得差票最多的给予处罚。两次评优发奖对员工触动很大,很多人对评优活动从不理解到积极参与,服务态度极大改善。财务科一位副科长感叹道:"我们想方设法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评优活动给解决了。一名收费员为了退还向病人多收的一角钱,居然追出去很远,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现在,收费窗口的投诉,几乎没有。一位老先生很有兴致地和我们聊天:"我是一位老病号,在苏北人民医院看了十几年的病,以前收费发药的工作人员脸色难看,问他话爱理不理。现在你问他话,他站起来回答你,脸上笑眯眯的,让人心里舒服。"医院同时对其他窗口部门也建立了民主测评制度,对测评的结果按照得分高低公布排名次序,以此鞭策后进。可以这么说,改革使苏北人民医院的每个窗口更明亮了。
   这里再讲两个感人的故事。
   江都有一位患呼吸道血管肌瘤的病人,在急诊科住院66天,使用呼吸机22天,其间停止呼吸4次,按常规,急诊科完全可以在病人病情相对稳定时,转至其他科室甚至动员病人转院。但主诊医生徐继扬认为,病人选择了我,这是我的荣誉,更是我的责任。整个医疗小组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那是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监护。到最后,只要病人发出一点声音,医护人员就知道该做什么。经过66天精心呵护,病人出院了。家人十分感谢,说是四次进了鬼门关都被拉了回来,这样精心的护理是连家属都不可能作到的。
   放疗科有一个病人知道自己已到了生命的尽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了两件事,一是写一封感谢苏北人民医院医生、护士的信,虽然握笔很困难,字迹模糊难辨,但情感真挚;二是把放疗科的每一位医生护士请到床前,一一握手道别,带着对医生护士的感激告别人生。

改革将推动医教研更加完美结合

     苏北人民医院是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也是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徐州医学院的教学医院。推行病人选医生改革后,医务人员忙于临床医疗,是否会冲击科研教学呢?我们带着这个疑虑采访了院领导。院长吴福康坦率地告诉我们:"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我们有清醒的认识,早在酝酿改革之初,就对全院的科教工作制定了周密的规划,我们的目标是借助改革的东风,推动医教研实行更加完美的结合。"
   根据吴院长提议,我们采访了科教处吕元文同志,他告诉我们,苏北人民医院去年承担了医学院7000多个课时的教学任务,单下半年比前年同期就增加了800多个课时,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为了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他们将教学工作纳入科室、医疗组质量考核体系,对教学事故视同医疗缺陷同等处罚。改革以来医生们很忙,但从未影响上课。记者在苏北人民医院图书馆和多媒体示教室不仅看到了实习、进修医生利用现代化手段学习的场面,还看到许多承担着繁重教学任务的医生正忙于制作多媒体讲课提纲。
   推动医教研更加完美结合,关键是"推动"两字。如何推动,院领导脱口而出:"加大奖励力度,让大家感受到科研成果的含金量是无法用普通劳动的价值来衡量的。"我们在科教处有幸见到了那份尚未正式出台,但已经呼之欲出的奖励文件草案。我们承诺,只是为了一睹为快,决不会在文件正式出台前在媒体作任何披露。我们承认,新的奖励办法(对获得高新技术引进奖、科技进步奖项目的奖励办法)力度很大,一组组诱人的奖励数字,足以表明院领导重视科研的决心和信心。吕元文同志说:"医院去年初制定的科研规划目前已经有多项实施到位,5月份,首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喜获成功;6月份,首例新型无痛分娩手术顺利实施;7月份,首例高龄并多根冠状动脉搭桥术成功施行;同期,一例特殊的同种异体原位经典肝移植手术又获成功等等。"
   更让我们备受鼓舞的是,科教处向我们提供了两组新的统计数字。一组是2002年苏北人民医院获得的课题立项计划。其中省级指令性计划1项(扬州市共3项,卫生系统仅此1项),省级指导计划2项(扬州市共7项,卫生系统仅此2项),省教育厅立项计划1项(卫生系统仅此1项),扬州市科技立项计划9项(卫生系统共15项),扬州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计划39项(扬州市共78项)。另一组是2002年公布的苏北人民医院科研成果获奖情况。其中获得扬州市科技进步奖20项(卫生系统共35项),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1项(卫生系统仅此1项),扬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22项(卫生系统共26项)。
   这两组统计数字让我们看到了苏北人民医院辉煌灿烂的今天,更看到了她充满希望的明天。我们相信,改革必将推动医教研更加完美地结合。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

相关专家

姓  名:朱海杭 主任医师 科主任

专  长:

从事消化疾病诊治四十年,临床经验丰富,熟练胃肠镜检查、胃肠息肉切除、早癌和粘膜下肿瘤切除、食管胃肠支架置入…

出诊: 星期四 上午 星期一 上午 星期二 上午

简  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分配至扬州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工作至今,历任大内科主任、消化内科主任、消化内镜中心主任、省级临床重点学科带头人、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委和常委、扬州市…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