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聚焦“人代会”之三——王静成院长接受新华日报记者采访 聚焦“人代会”之三——王静成院长接受新华日报记者采访
|
由于集各种矛盾和问题于一身,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终端的公立医院改革成为医改最难啃的“硬骨头”。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我院院长王静成在接受《新华日报》特派记者沈峥嵘采访时,阐述了他的观点。3月5日,《新华日报》A3版刊登了采访内容《公立医院改革,坚决跨越“深水区”》,现摘录如下: |
患者受益,关键要保障机制配套
王静成说,江苏省首批试点的县级公立医院有的正和医保部门研究单病种预付制度。比如胆结石手术,经过测算,前3年的人均费用是6000元,改革后,可以由医保、新农合来和医院签订协议,以5500元费用“打包”,如果院方认可即可签订协议。凡是符合胆结石手术指征的患者,都可以进入医保预付程序。比如这个患者属于新农合或者其他医保方式,可以报销65%,医保系统为他预先支付3575元(5500元×65%),患者完成所有的治疗后,出院时只需付剩下的1925元就可以出院。
这样既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担,也可以简便报销的手续。王静成说,万一医院费用超过5500元,实际花了1万多元,那么多余的部分也是医院承担,与患者无关,“这也是对医院提出了要求,合理用药才能避免亏本,对患者也是利好的。”
呼吁制定《卫生法》
医改,不能头疼医疼,脚疼医脚。王静成说,我国在卫生立法方面虽然有很多法律、法规和规范,但是没有根本的卫生大法,也就是通常讲的没有母法。这些法律法规和文件比较分散,而且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相比,存在着相对滞后等不足,所以我国需要制定一部《卫生法》,来规范整个改革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