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
邮编:
电话:
科室动态
胃肠间质瘤的综合治疗
胃肠间质瘤的综合治疗
【背景】
胃肠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占消化道肿瘤的1%-3%,其中约60%发生在胃,30%发生在小肠,约5%发生在结直肠,也可发生在食管、网膜和肠系膜等部位。发病年龄范围广泛,75%发生在50岁以上人群,男女发病率相近。随着对GIST研究的深入,近20年来GIST的诊出率明显提高。GIST对于肿瘤科和普通外科医生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疾病。
【分子病理学】
GIST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表现上可以从良性至恶性,免疫组化检测通常表达CD117和DOG-1,显示卡哈尔细胞(Cajal cell)分化,大多数病例具有KIT或PDGFRA活化突变。肿瘤通常呈膨胀性生长,可向黏膜下或浆膜下浸润性形成球形或分叶形肿块。肿瘤可单发或多发,直径从1cm到20cm以上不等,质地坚韧,境界清楚,表面呈结节状。瘤体生长较大时可造成瘤体内出血、坏死或囊性变,并在黏膜表面形成表面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
【临床表现】
症状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及生长部位有关。瘤体小时症状不明显,可有上腹部不是或类似溃疡病的消化道症状;瘤体较大可扪及腹部肿块。肿瘤进入到胃肠道腔内常有消化道出血症状;小肠间质瘤易发生肠梗阻;十二指肠间质瘤压迫胆总管时引起梗阻性黄疸。
【诊断】
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手段有内镜、超声内镜、CT、MRI等。
病理诊断标准:
【手术治疗】
所有的GIST都有恶性潜能。首选手术治疗,手术争取彻底完整切除,术中应避免肿瘤破裂。
【术后危险分级】
【分子靶向治疗】
GIST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主要依赖手术治疗,术后85%的患者最终会复发、转移,5年生存率为50%-65%。绝大多数GIST是c-kit原癌基因突变导致KIT酪氨酸激酶持续活化,致使突变的细胞增殖失控所形成的。针对酪氨酸激酶研制的分子靶向药物——格列卫是一个口服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正是该新型药物的出现使得GIST的治疗和预后明显改观。NCCN指南推荐中高危的GIST术后应接受格列卫治疗。
目前我院胃肠外科常规开展胃肠道间质瘤的内镜、双镜及腹腔镜治疗等,可根据患者瘤体的不同部位,不同大小,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特别是双镜联合技术的应用,不仅减少单纯腹腔镜或内镜治疗的缺陷和风险,又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加速患者恢复。同时对于临床上中、高分险的患者,以及转移复发的患者,可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为其实施规范化分子靶向治疗。为让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得到更加综合化,个体化的治疗,我院胃肠外科每周二上午开设了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方便患者前来咨询与诊治。
【腹腔镜手术】
1、定位病灶后,使用腹腔镜切割闭合器切除包含病灶的局部胃壁,将标本置入标本袋内,扩大左腋前线肋弓下12mmTrocar B点切口约2cm,取出标本:
2、肿瘤标本及手术切口图片:
【内镜手术治疗】
(完)
相关文章
-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25年人才招聘需求
- 苏北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勇攀技术高峰 全力守护百姓健康
- 苏北人民医院皖南医学院导师名册
- 党建引领聚合力 担当作为建新功|我院召开“七一”表彰大会
- 苏北人民医院2024年度社会化和委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简章
-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4年招聘计划
- 凡人微光:传递温暖的送检员沈红英
- 支部活动集锦|2023年8月
- 喜迎二十大·筑梦新时代——我院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红色经典诵读活动
- 胆胰疾病多学科联合门诊预约挂号专科简介
- 冬季高血压患者须谨防“超级杀手”--主动脉夹层
- 肿瘤患者7个不 吃
- 苏北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介绍
- 6岁宝宝脑内长鸡蛋大肿瘤,偏偏还是“熊猫血”……
- 2020年胃肠外科全体医生合影
- 健康体检须知
- 细菌耐药形势严峻,我院抗菌药物管理机制正式启动
- 2017年扬州第二届运河妇产科学论坛圆满闭幕
- 对肥胖与高龄,不再说“NO”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