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紫牛新闻:五保老人的“电儿子”、随时出征的“医疗老兵”、走上国家领奖台的产业工人……听工会干部宣讲劳模故事
27日,扬州市总工会举办以“弘扬劳模精神 唱响劳动赞歌”为主题的首场劳模事迹宣讲会。该市“工会干部宣讲团”成员从不同角度,深情讲述劳模们扎根岗位兢兢业业、忘我奉献的感人事迹。经过宣讲团成员的用心演绎,在该市具有较高知名度、已经成为“明星劳动者”的劳模们埋头苦干、服务人民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明星劳动者
他给五保老人当“电儿子”,给残疾青年当“电爸爸”
“大家认识劳模周维忠吗?听说过村民唐永富吗?我给大家讲讲他们之间的故事吧。”
1998年,村民唐永富家欠缴电费,周维忠第一次敲开他家的门收缴电费。家徒四壁的唐家太困难了,周维忠见此情景,催缴电费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为了让唐永富安心用电,他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国家补贴困难家庭,你不用缴电费了。”从那之后,老唐家的电费,都是周维忠自掏腰包垫付的。
看到老唐家享受了“国家电费减免政策”,村里有五保户问周维忠,“我们能享受减免不?”周维忠憨憨一笑说:“能!”就这样,从帮老唐一家,慢慢就变成帮两家、三家,最后共有十五家困难户,都享受到了周维忠自己定的“电费减免政策”。30年来,他以“电费减免政策”名义悄悄垫付的费用,达到了10万多元。
30多年前,周维忠成为一名农村电工,为沿江村的家家户户送去光明;30多年来,他是村里五保老人的“电儿子”,是残疾青年的“电爸爸”,燃起了孤困家庭心底的光亮;30多年后的今天,一支以他名字命名的“周维忠党员服务队”成立,越来越多的人和他一起服务村民。
从一个人,到一家人,再到一支队伍,星星之火聚成了一束强光。平时,周维忠党员服务队经常带着工具走村串户,不仅帮助客户和乡亲检修设备、线路,还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维修房屋、收割庄稼……十年来,队员不断调整,服务标准不断提高,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唯一不变的,是一颗颗赤诚的心。
启动仪式
医疗老兵有个固定的行李箱,可以随时拎起来就出征
活动现场,大屏上定格一张合影。这张合影,很多人都在朋友圈见过,照片中八个人都是国内重症医学方面的“大咖”。武汉疫情期间,他们获得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重症八仙”。其中一位,是扬州的骄傲: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苏北人民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科主任郑瑞强。
2020年1月23日,大年三十的前一天,郑瑞强接到国家卫健委紧急通知前往武汉。那一天,武汉下着雨,在距离武汉最近的汉川站下车后,当地工作人员驱车将郑瑞强送至汉川和武汉交界处。身上一个背包,手中一把伞,郑瑞强带着这些家当,一步步从汉川走到武汉。
作为专家组武汉片区组长,除了负责驻点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的危重症患者救治外,郑瑞强还要巡查指导武汉全市42家定点医院的救治工作。ICU里的抢救争分夺秒,遇到气管插管、肺泡灌洗吸痰等高危操作,作为一名老党员和医疗“老兵”,郑瑞强都是一句“我来”,立即冲在最前面。“我来”也成为他抗疫期间的口头禅。时至今日,还常有人问他,你当时害怕吗?郑瑞强回答,既不怕也怕。面对未知的病毒,他不怕的是个人安危,怕的是自身不能帮助病人战胜死神。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从冬天到夏天,从夏天到冬天,从2020到2022年,郑瑞强八度出征,有将近300天奋战在武汉、新疆、大连、石家庄、南京、兰州等抗疫一线。哪里有死神,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现在的郑瑞强,看到新闻报道哪里有本土确诊病例,他就会做好准备,随时准备出征。郑瑞强准备了一个固定的行李箱,可以随时拎起来就走,收进去的,是不同季节的衣服。
怀揣创新创效梦想,产业工人走上国家科技进步奖领奖台
田明,全国劳动模范,一位来自江苏油田的优秀产业工人。1985年,田明从江苏油田技校毕业后,到采油厂当了一名测试工。试油测试中,要经常对封隔器进行保养,每次拆装保养这个“大家伙”可是个苦差事,因为封隔器里有24根弹簧,弹力非常大,需要三四个像田明这样的青壮小伙子一起干上好几个小时。田明看大家干得费时费力,就想能不能发明一种既简单又省力的工具,让大家的工作轻松一点。他天天琢磨、日日研究,最终利用杠杆原理做了个小工具,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完成拆装,大家试用后,都赞不绝口。尝到了“捣鼓”的甜头后,身为基层员工的田明,开启了“草根”的创新创效之路。
只有技校学历的田明,遇到的困难数不清。上世纪80年代,试油测试使用的仪表设备大多是国外进口的,他连最基础的技术资料都看不懂。怎么办?学!当时技术书籍很少,扬州买不到的就到外地买,外地也买不到的就想办法到专家那借。缺啥学啥,差啥补啥。白天忙里偷闲学、晚上挑灯夜读学、上井跟着师傅学,十几年如一日,凭借着一股子拼劲儿,田明先后自学了时钟、压力计维修技术,科学试油系统工程、机电一体化等课程,并完成了大专、本科学历教育。硬生生从门外汉变成了专家,一步一步成长为江苏油田的技师、高级技师、油田首席技师和中石化技能大师,最终走上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领奖台。
工作三十多年来,田明先后完成创新革新成果92项,在国家核心期刊独立发表论文28篇,获奖44项,为国家创造了过亿元的经济效益。为充分发挥田明的示范引领作用,江苏油田成立了第一个产业工人层面的工作室——“田明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完成创新成果80多项,申请专利22项。
记者了解到,工会干部宣讲劳模故事,是扬州工会的一项创新尝试。“工会干部作为职工的‘娘家人’,对劳模事迹最熟悉、对劳模感情最深刻,对劳模精神感悟最真切。让工会干部登台讲劳模事迹、谈学习感悟,能以原汁原味的真情实感打动人,还能以向身边人身边事学习的主动性感染人。”扬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蒋元峰表示,下一步,市总工会还将不断优化提升,充分用好“扬州工会服务一张网”,融合线上线下资源,将这项活动打造成工会干部技能提升的新平台,宣传学习劳模精神的新载体,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新阵地。
通讯员 高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