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人民医院

苏北人民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临床心理科>> 科室动态 >>正文

联系我们

地址:

邮编:

电话:

科室动态

治病养“心”——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0-07-24 11:24:17
字号:
+-14
浏览次数:

随着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疾病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等慢性躯体疾病已成为现阶段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慢性躯体疾病作为一种不良的精神刺激,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也对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国内外很多研究发现,慢性躯体疾病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躯体化障碍、强迫、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恐惧及偏执症状等。慢性躯体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它不只造成患者身体上的变化,更造成心理上的冲击,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躯体疾病导致患者主观感觉异常,包括生理不适,甚至长期的生理改变、功能减退,患者注意力转向自我,对自身身体变化异常敏感,而对周围事物关注度下降,甚至部分患者会因过分关注躯体症状而出现敏感多疑。

第二,病痛的长期折磨、反复接受治疗和检查的痛苦、遵循治疗计划或依循疾病所加诸己身的限制(饮食、活动等)使患者基本需求受限,这些均可能使患者产生抑郁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意志消沉等。

第三,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而且病程中疾病的好转与恶化交替出现,甚至濒临死亡,疾病的无法预测性会使患者感觉失去控制感,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或对死亡充满恐惧。

第四,慢性躯体疾病的存在也可能会造成患者社交互动减少、社交范围缩小,患者对医生和家属的照顾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做事缺乏信心,这些亦不利于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

在积极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患者还要面对复杂的心理问题积极应对。

第一、接纳痛苦。要知道,每个人罹患疾病时都会经受痛苦,只是痛苦的程度不同。对于这种必然的痛苦,患者要学会接纳它,与它和平共处。允许自己会有一个痛苦的过程,允许自己要有一段时间来接受疾病、适应疾病。只有敞开接纳痛苦的胸怀,才能达到最大程度地控制痛苦,才能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第二、学会情绪表达。不良情绪产生之后如果不及时疏解,将会导致“负能量”不断蓄积,所以,患者要通过主观努力提高情绪的表达。也许是放声大喊、哭泣;也许是适当的有氧运动;也许是向亲人、好友倾诉;也许是吟诗、作画;也许是唱歌、弹琴,甚至像贝多芬那样在痛苦中谱出不朽经典……

第三、培养积极的心态。心态决定我们的心情,甚至改变我们的际遇。人们常说“凡事多往好处想”,这是心理健康之道,也是幸福的不二法门。即使对于不幸的事件,积极心态也能够激发变“负”为“正”的力量。

换一个角度想,这些慢性躯体疾病正是在提醒和督促我们要改变某些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也许是告别烟酒等不良嗜好,也许是要规律作息、避免过劳,也许是要科学饮食、拒绝垃圾食品,所有这些都是在为身体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四、增加愉快来源。人的正常生活好像一个平衡状态,它需要支点来支撑,支点越多,平衡越稳定。当身体健康这一支点暂时不支,其他支点可以分担它承担的力量,那生活的平衡就不至于被破坏。这些支点可以是家庭、事业、社交,也可以是兴趣爱好,像之前提到的唱歌弹琴这种文学艺术的欣赏与创作,不仅能疏泄不良情绪,也能增加愉快来源,为生活平衡提供更多稳定的支撑。所以,一定要学会享受生活,因为享受生活才是生活的落脚点。

最后,即使上述方法依然不理想,患者还可以及时寻求精神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医生会根据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药物和/或心理治疗,给予患者最大的帮助。